赛博漫谈 | git 作为方法
我已经不再知道些什么, 也不在乎, 而且不认为这有什么要紧的, 而突然间, 我感到了真正的自由. —— 杰克凯鲁亚克, from MONO 0817日签
仍然相关过分伸展的欲望…
文笔颓唐, 但我还要说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记录的欲望
纯然的秩序是美, 如置景规范的相片, 如烟雨纷纷的飞雪. 所以秩序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 整理是一种天然的欲望.
没有打理卫生的决心, 但能鸠占鹊巢还是向往整洁的环境的. 适度的强迫症或洁癖值得钦佩, 虽然对个人而言行动的决心抵不过身体的惰性.
惰性人人有之, 据说还是生产力进步的原动力, 似乎还没那么糟糕. 如何借工具来填补惰性? 所谓科学方法论.
缺乏实在的行动力, 但川水东流若留不下些许印记总还是过分虚无了; 是以, 退而求之于记录的欲望. 「记录」, 是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是传道授业的细水长流, 是私密阴幽的私人日记.
诉诸记录, 因为个体性没有那么坚强; 用数量作标尺, 给自己交上答卷; 来掩盖眼睛里的空洞, 走在那阳关大道抵御寒冷.
诉诸记录, 也因记忆的淡薄. 一方面是回忆的不可靠, 另一方面是脑容量的有限. 这里的目的是个人的了, 但记录不等于记忆, 哪怕一手的记录也不一定可靠, 更何况记录有被置之高阁的无限可能性.
git 作为方法
与自己试图诚实的对谈总陷入悲观的论断; 那还是回归现实, 从熟悉的技术谈起.
所谓git, 也即 存档、同步、修改、筛选、记录. 之所以称之「方法」, 因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并且行之有效.
「方法」的标准如何? 冗杂如wechat可以是工具但绝非方法, 盛赞如Notion若仅仅是编辑和视觉上的优秀也仅仅是做好了一个合格的工具 (虽然也很难值得尊敬).
成其方法, 因为坚持了基本功能的必要性和成熟型, 因为在实现功能的同时保守了基本的克制, 因为在对工具的使用者保持了起码的尊重.
当然, 所谓方法, 更多是个人层面的感受. 一个阶段的觉醒, 恰好遇到了合适的对象.
作为方法, 保持一种「归档」的态度. 其一, 对于记录抱有对得起自己的尊重, 文字上简练, 态度上的真挚; 其二, 对于任务阶段性的划分, 对过去的时间负责, 对现下的目标和执行的决策负责. 每个repo都看作一个作品.
作为方法, 学会对于内容的「选择」. 筛选是一道永恒的难题, 内容的选择是价值上的权衡, 如何评估和预测其在 历史、当下、未来 的价值, 在容量有限的背包中装下对于个体价值最优的物品? 价值观上的幼稚, 心态上的孤僻与软弱, 容易抱着陈芝麻烂谷活在现在和过去的夹缝中. 把遗传学上来自遥远祖先的第三只眼看向未来, 对于一切物品作新的评估, 尝试走出历史的迷宫.
不作为目的
「工具论」的诱惑, 在于给你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在这路的起点有笑容甜美的向导; 然而, 它难以给你描绘这条路的通向何方, 跟着面容模糊的导游一路走下去, 有着心智上的无比轻松, 并容易忘记那方向上的不确定 (多么像应试教育).
千万人有着千万差异的需求; 尽管其他多数是不成熟乃至不成立的需求, 但差异性是客观的存在; 而草创的那些创作者们容易扮演先知的角色, 规训普罗大众那才是康庄大道 (尽管可能并非有意); 悲哀在于, 由于需求或智识上的不成熟, 在不加审视的基础上丢掉那个性化的光点, 接受形形色色的宗教宣传完成自我规训.
所以, 近期越来越喜欢纯文本的编辑, 抛弃那些成熟单一的工业预制品, 尝试探索合乎个性需求的创作版图.
警惕工具或方法上的新颖, 尝试更为底层的自由的方式, 也是因为感知到了流行的产品形态对于个性的扼杀, 不谈审查, 言语的匮乏和工具上的单调, 连创作都是可悲的同质.
当然, 这些离自己有些遥远. 自己的问题, 在于尝试新事物之后的「兴奋」无法持续, 迅速转化为功能上习得之后的空虚与「倦怠」. 工具上的创新往往屈指可数, 因此这些微的助力无法弥补源泉上的枯竭; 方法层面的熟悉需要较长时间的消化, 但也不能沉迷流程上的规范与整饬, 无法代替底层的反思; 亦即, 目的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呐.
「土地」最为公正, 无论贫富, 种下一斤麦子, 都能收获十斤二十斤麦子.